點此查詢「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重點整理」其他章節重點整理

一、臨終關懷

(一)臨終關懷之定義:
有關「臨終關懷(Hospice)的概念,是1967年由英國桑德斯(Dr.Cicely Saunders)首先提出。該概念源於中世紀,原意是說明朝聖者或旅行者中途休息、重新補充體力的驛站,後引申為一套組織化的醫療方案, 用來幫助那些暫停於人生路途最後一站者,也有人將臨終關懷翻譯成「安寧關懷」(黃天中,1988)。「臨終關懷」組織的目的是:
1.希望幫助末期病人瞭解死亡,且進而接納死亡的事實,使自己活得更像真實的自己。

2.希望給予病患家屬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其承受事實的力量,坦然接受一切即將面對的問題。

(二)臨終關懷的理念:
1.以照顧為主,「臨終關懷」組織的服務者著重於死亡前病人疼痛的控制與死亡後家人情緒的支持,而不是著重於治療。
2.重視生命品質。
3.尊重生命尊嚴、尊重瀕死病患權利。

(三)生存預囑:
指當個人無行為能力或無法參與有關自己的醫療決定時,希望相關醫療處置的法律文件。

(四)顧伯樂羅絲認為人在經歷重大生命事件或哀傷事件時,會反覆經歷的五個階段:
1.否認和隔離;2.憤怒;3.討價還價;4.憂鬱、悲傷;5.接受 。


二、倡導「全人」的老人生活照顧
政府推展社區照顧政策的目的不外乎是:運用「社區」和「家庭」的非正式照顧資源來協助照顧。老人照顧服務不論中外,均以「在地老化」為目標,將老人留在熟悉的社區給予照顧,如此,不僅可提供人性化、多元化與連續性的照顧服務提供,並能建立專業照顧團隊和需求評估機制等專業照顧。長期照顧政策的目標是以「社區為基礎」,並以「在地老化」為目標。

1960年代,已成為各國老人照顧政策的目標,其目的有三項:
1.幫助功能障礙老人盡量留在家中。
2.減輕住院或機構照顧之成本。
3.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

老人長期照顧通常以失能、失智者、80歲以上虛弱者和其照顧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老人是否需長期照顧服務的提供,以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s)、以及認知功能評估量表等做為評估工具,以決定個案是否有長期照顧的需要及服務類型。其目標在於使失能者、失智者保有日常生活的正常化功能或延緩身心失能程度,擁有自主、自尊、高品質的生活。

老人的長期照顧大部分由家庭提供照顧,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服務的介入只是基於支持性、補充性和保護性的服務性質,以協助家庭照顧資源的不足。所以,老人長期照顧計畫要能落實,必須有一套整合性的照顧政策和服務團隊的管理。除政府在衛生與社政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資源必須協調整合之外,極需建立公私部門的合作夥伴關係。並且,這個專業多元的跨領域團隊服務、 必須以「人為優先」,「失能次之」做為照顧的設計,以「全人」的觀點提供照顧,非僅以問題、疾病或失能為對象,才能呈現周全性的服務效果。

當前,我國政府也意識到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衝擊,積極引進民間資源參與的機制,以充實發展老人照顧產業政策為目標,希望創造出一個多元照顧老人的服務局面。老人期的生活目的不只是在於延長其壽命,更希望擁有高品質且有尊嚴的生活。身為社會工作者需運用優勢觀點和充權觀點,除扮演直接服務者的角色外,更需扮演使能者、充權者的間接服務角色,規劃設計適合老人期的專業、人性的服務方案,協助老人邁向「成功老化」和達成「在地終老」的目標。

綜上所述,「全人」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層面。欲達到「全人」的老人生活照顧,應以人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達到多元、整合的連續性服務,這也是長照2.0政策核心價值與最終目的。唯有結合所有的醫療、社會福利及民間團體資源,才能加速建置以人為本的社區整體連續性照顧服務體系,並讓需要長照服務者可以藉由各專業團隊專業分工就近獲得適切的生活照顧和醫療服務。


老人福利法第16條中規範老人照顧應依下列六項原則規劃處理: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社會參與及多元連續服務。請說明這六項原則的意涵,並舉出三個實例。(25分)(高考)

【擬答】

(一)全人照顧:
強調人在情境中的概念,如長期照顧服務法所提供的服務方式,除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外,針對照顧者也有提供喘息服務,如此,長照服務即具全人照顧原則。

(二)在地老化:
強調老人在老化過程中,仍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社區中,如長期照顧服務方式,以居家式及社區式為主,即是強調在地老化的原則。

(三健康促進:
強調老人照顧從健康老人及亞健康老人開始進行,提供健康促進的服務,如長期照顧服務據點C,即提供健康促進的服務項目。

(四)延緩失能:
主要是延長老人的健康時間,上述健康促進的服務項目即可達此目的。

(五)社會參與:
強調老人照顧的供給,採公私協力的方式,如長期照顧服務體系 ABC,即是各種不同的社會團體與組織共同提供照顧服務。

(六)多元連續服務原則:
強調從健康老人、亞健康老人、到失能老人,都能提供照顧服務,如此即達到多元化及連續化的服務原則。


「補充資料」
社區ABC據點間之串聯與分工如下:

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
當有需要長照服務的長者或其家屬提出需求後,本縣長期照護服護管理所照顧管理專員就會針對個案做失能評估,並核定其失能等級。完成評估後,照管專員便會轉派由A據點的個案管理師擬定長者的照顧計畫,再媒合社區中的B據點與C據點提供實際的服務。身為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的A級據點,扮演著做好個案管理與協調媒合,計畫的擬定能關注在受照顧者與其照顧者的需求上,以及跨專業照顧團隊能提供「客製化」與「個人化」的套裝服務。

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
當社區A級據點擬定照顧計畫後,便會派案至鄰里中的特約B級據點,所服務的對象是失智、失能的長照服務需求者。主要提供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居家護理、社區及居家復健、復能,甚至是家庭照顧者的喘息服務等。

C級巷弄長照站:
亦屬於社區中第一線的長照服務組織,C級據點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健康、亞健康,或屬於失智、失能前期的長者,就近獲得特約社區提供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共餐服務、預防及延緩失能等服務。

透過長照2.0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希望長者在平均壽命延長的狀態下,健康餘命也能延長,並縮減臥床的時間,社區整體照顧在方式上,能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便可以建立「自助、互助、共助」的連續性照顧服務體系,讓長照能真正成為社區長者生活的一部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興小弟讀書筆記 的頭像
    興小弟讀書筆記

    興小弟讀書筆記

    興小弟讀書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