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此查詢「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重點整理」其他章節重點整理
一、老年期與社會互動理論
(一)衝突理論:認為老人問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社會上握有權勢的團體不願意改變其既得利益,置老年人於不顧。換言之,老年問題乃因為年齡階層裡,權力不均等分配的結果。
(二)功能理論:相信社會裡的每一個部門或單位都是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功能。老年人對於社會最主要的功能在下一代的社會化。他們累積長期的社會經驗之後,成為重要的文化傳承者。
(三)符號互動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依賴形象的運用及互動雙方新形象的解釋和判斷。因此想要瞭解老年的社會,就需要先瞭解他們的形象互動方式。
二、老年期心理發展與危機
艾力克森認為老人的心理社會發展危機階段為:統整與絕望。老人在此人生階段,若回顧一生的努力和社會貢獻多,就會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完整的發展,成為睿智者、風範者,並完成對自己的生命及死亡的接納。但若回顧一生對家庭、工作、事業、或社會沒有貢獻和付出,會感到人生的絕望、失望。此時期的人生因剛從職場上退休下來,因此,必須在生活和時間的運用有新的規劃和選擇。而且,必須面對個人的失落感與死亡的迫近。因此,家庭和朋友的親密、緊密的互動關係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是老人尋找生命統整的意義的重心所在。由於老人的人格彈性比以前降低很多,加上生活的壓力,很容易使人變得頑固,甚至有些人變得憂鬱、疑心、妒忌、妄想的精神狀態。大部分的精神科醫師都相信老年期的人,發生記憶不好,情感及妄想症狀是老年期精神病最常見的早期症狀。這些症狀如不小心謹慎的處理,最後都會引起人格的惡化及失智的障礙。是故,此人生階段中,以老年期的心理社會問題最為複雜。
三、老年期必須面對的心理社會問題
(一)健康和身體衰退的問題
(二)適應退休生活和收入減少的問題
(三)適應配偶去世後的生活問題
(四)與同齡的老年人建立友誼的問題
(五)適應新社會角色規範的問題
(六)找到合適居住環境的問題
四、老年期的心理壓力
(一)老人憂鬱症的重要危險因子
老化的過程使免疫力的功能減弱,降低了抵抗壓力的能力,而使個人容易患病。長期的身心病痛並處在「吃飽等死」的悲觀論調下,產生自卑及失去信心,造成「易病、多病、久病」的身心靈狀況。
(二)老年期最大的衝擊-失落感
失落的感覺包含:1.身體的失落感(老化的結果)。2.所愛的人(例如配偶、兒女、朋友、親戚等)及物的離去或喪失。3.因退休而喪失自我肯定價值觀及自我期許的社會經濟地位。4.成為無業遊民的恐懼。
上述結果多會造成老年期個體的自尊及自重的喪失,進而出現社交退縮的行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