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此查詢社會學其他章節重點整理
 

新社會運動
在現代化與民主化之後,經濟差距逐漸縮小,但社會問題日益增加,在傳統勞資階級對立問題之外,浮現了更多面向的衝突問題,引發了「新社會運動」的出現。

(一)新社會運動的起源
1.多面相衝突的問題:社會運動是政治參與的一種類型,是一種在社會中的集體行動,這種集體行動具有目的性以組織性,其目的可以涉及廣泛面向(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或歷史等),其結果會造成社會結構的變遷。

2.兩種組成分子:
(1)相同問題者,現代化下產生諸多問題(性別、環保、人權、核電、土地徵收等),這些面臨困境的人基於相同問題而形成一個群體。

(2)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是受過高等教育及就職於服務業的年輕人,他們對於現代化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較為敏感,因此直接反應為社會行動。

(二)新社會運動的內涵
1.強調特定價值:以社區或公共利益為基礎,專注於生活品質及文化認同,反對社區的商品化及生活品質的降低。

2.建構價值觀的運動:對抗既有的價值系統,通過文化的方式提出一套替代性的價值系統,並在道德層次上說服人們支持這套價值系統。

3.集體認同的運動:成員間是以共同利益為連結基礎,目的在於公開表示對某一價值的認同,在運動過程中逐漸形塑與建構出集體認同。

4.非階層式組織:運動方式主要是以一種小規模、分散式及非階層式的組織為主體,強調自救與自組團體。

新社會運動是建構在人類生活文明演進歷程中與生活質素、個人的自我實現及人權等權益保障相關議題的社會運動,相較於傳統社會運動著重的政治經濟等議題,強調的是物質需求的滿足,新社會運動則是強調著非物質的價值觀,想要實現某種價值。

(三)新社會運動的影響
1.成員與組織型態的轉變:
(1)傳統社會運動是採「資產階級-勞動階級」觀點,以工人及資本階級作為劃分的標準,並以「勞動階級」為主體,是以工會這個團組織為行動主體。

(2)新社會運動是以公共利益為基礎,他們是面臨共同問題的一群人以及中產階級,是以小規模、分散式及非階層式的組織為行動主體。(組織結構較為鬆散,多採取水平領導架構,組織的凝聚力則是視各種倡議之議題而定)

2.價值觀與目的的轉變:
(1)傳統社會運動:經濟成長的位階高於環境保護之上,僅關心經濟及物質的獲 取或分配。

(2)新社會運動:環境保護位階高於經濟成長之上,關心生活品質與文化認同。強調科技對於人類生活的正反面影響、鼓勵民眾參與公共活動。

在傳統的「社會運動」中,是以階級角度分析社會運動,可視為是一種「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對抗,主要聚焦在傳統勞資階級對立問題。而在「新社會運動」中,成員間並不是以階級作為共同基礎,而是以「共同身份認同」(共同利益或社區)為連結基礎,轉變為對抗既有的價值系統,通過文化的方式提出一套替代性的價值系統,並且面臨著更多面向的衝突問題。

(四)新社會運動的類型
主要出現的社會運動,包含以下幾類:
1.公民創議運動
1960年代由於經濟發展趨緩、公共問題頻仍、基礎建設落後、政黨能力不足,於是從反核運動開始,由各個地區主動發起,發起單一議題,藉由傳單、遊行示威等方式試圖改變政策的執行,並且以議題加以結盟。

2.替代選擇運動
強調反工業化的主張,試圖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並且在各個領域都有訴求,也由前述的公民創議運動加以延伸,成為「反物質主義」的代表。

3.生態運動
包含:環境保護、生態維護、反核運動三項,同時包括了左派與右派的立場。

4.新女性運動
在此前基礎之上,更著重對於自我的解放,其中,對於「墮胎」的自主性爭取,成爲此一時期的主要訴求。

 


何謂新社會運動?(10分)請舉一個臺灣的例子說明新社會運動的特性。(15分)(112年高考)

擬答

新社會運動是一個興起於歐洲的社會運動理論,其集體行動多半是發生在公民社會或文化領域的場景,包含性別平權、通用設計、綠色環保、多元性別、多元文化等社會群體的倡議與主張,共同的特色在於挑戰主流社會政策的設計思維,將過去被忽略、被刻意邊緣化或是自我弱化的議題浮上檯面,並帶入政治;換言之,新社會運動是建構在人類生活文明演進歷程中與生活質素、個人的自我實現及人權等權益保障相關議題的社會運動。

(一)新社會運動的核心特徵如下:
1.抗拒國家及資本主義融入日常生活中。
2.都市草根運動,維持社區自主。
3.文化符碼上個人認同的壓抑反抗。

特色:
1.支持基礎:非團體,是議題。
2.組織結構:非組織,是分散。
3.政治型態:非政治,是民間。

(二)臺灣的婚姻平權運動
臺灣的同志運動近年蓬勃發展,從2012年底於立法院叩關失敗的《多元成家草案》開始,到2019年5月24日由大法官會議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為止,歷時近7年終告實現。首先,以資源動員論之角度觀之,此一運動先後由同家會、伴侶盟、同志熱線等運動組織集結,透過對媒體公關、立法委員、支持群眾、理論論述之努力,方有實現之可能。其次,以新社會運動論觀之,此一運動不僅是達到政治效果,而是在市民社會層面提高性少數之自我認同,成為一項文化成就。

 

 

arrow
arrow

    興小弟讀書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