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此查詢「社會工作管理」其他章節重點整理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依金字塔的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需求層次如下:(一)生理需求 (二)安全需求 (三)社交需求(愛與隸屬) (四)尊嚴需求(尊重需求、自尊需求)(五)自我實現需求。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除了不可思議的日本人,他們在各種災難之後仍能保持井然有序)。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麵包的。 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時,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

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錢。

缺乏安全感的特徵: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徬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得不相信這社會,變得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煙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

(三)社交需求(愛與隸屬需求)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煙,惡作劇等。

激勵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持與讚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

(四)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無法滿足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

(五)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徵: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適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


當前臺灣社會福利機構經常面臨員工的高流失率與人力不足的困境,如果你是一位社會福利機構的管理者,如何從人力資源管理及激勵措施來改善此困境?(112年高考)

臺灣的社會工作人員多半面臨著龐大的工作壓力,容易因專業倦怠(burn out)或其他因素而離職,導致社會福利機構經常面臨員工的高流失率與人力不足的困境,若我是一位社會福利機構的管理者,參考人力資源管理的面向及Maslow的需求層面理論,管理者可激勵員工的方式,茲試列舉如下: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面向,包括了:
1.策略編制
係指企業的管理策略,並建構組織的合理結構,以便確定組織內各個職位性質,辦事的原則與程序,以利工作的推展。包括:管理策略、工作分析與設計等。

2.選拔運用
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可根據業務需要,訂定人力規劃,及需用人員應具備的資格,以為徵募及考選人才的依據。包括:人力規劃、員工甄選、任用調遷等。

3.訓練發展
本項目主要包括:職前訓練、在職訓練、職外訓練與外界訓練等類型。而訓練的種類主要有:員工訓練、管理發展與生涯規劃等三大項。

4.薪資管理
薪資的訂定,本身要力求公平而合理,才能保障員工安定地工作,此尤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重要工作。包括:績效考核與薪資訂定等。

5.潛能激發
人力資源管理上想要激發員工的內在潛能,除了必須培養民主領導理念,採用符合人性化的管理外,尚必須注意員工的工作動機、工作精神與團體士氣。員工態度是一種心理狀態,常影響其工作意願,尤其是它所彙集而成的團體士氣,對工作目標的達成,更具決定性的作用。

6.管理理念
有關管理理念的建立,要從人群關係哲學,與行為科學的發展當中去尋求,以便培養出民主素養的領導氣氛,而願意與員工進行意見溝通。

7.勞資關係
勞資關係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因此,維持與建立和諧的勞資關係,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工作之一。

8.福利服務
狹義的員工福利,應僅限於福利設施及保險、退休、撫卹、養老、資遣等項目。而廣義的福利則可包括:改善員工生活,保障安全的一切措施。

(二)若以「潛能激發」面向,參考Maslow的需求層面理論,管理者可激勵員工的方式如下:
1.生理的需求方面
如維持員工的薪資在某一水準,而讓員工能交換日常生活所需之基本物品。我國社會工作人員流動性高,多半因薪資無法維持家庭所需而導致。

2.安全的需求方面
社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有時會對個人人身安全產生影響,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的社工員,可能會遭到家暴加害人的恐嚇、騷擾或下班後跟蹤,對社工人員自身安全方面產生偌大的心理壓力,從而提高離職的可能性,因此,管理者必須要能與警察單位密切合作,要求警務人員全時段協助維護社工人員人身安全,方能滿足安全需求。

3.愛與隸屬的需求方面
人力資源管理者在要求社工人員積極工作、服務案主之外,宜辦理員工聯誼或團體出遊等活動,如此不但能調解員工的工作壓力,亦能提升社工員對機構的認同和歸屬感,降低人員的流動率。

4.尊重的需求方面
社工人員在服務業主或其他工作的過程中,有時會因案主的不當言語或管理者較為強烈的要求,而有不受尊重的感覺,此時管理者在要求員工努力工作的同時,也宜多利用智慧與員工洽談,以接納、真誠的方式給與員工獲得尊重的感覺。

5.自我實現的需求方面
社會工作的服務成果,有時難以立竿見影,亦或社工員投入了許多的心力和時間,卻因某些因素而前功盡棄,低落的成就感常會影響員工繼續投入社會工作領域的意願,此時管理者宜提供某些較可能獲得高度成就感的事務,如執行方案、協助符合標準的案主申請補助等,予社工人員執行,以使其能在當中獲得高成就經驗。亦或對某些較小的工作成果,利用口頭讚美或物質獎勵方式,加強該成就感的程度,以滿足員工的自我實現需求。

總而言之,為降低社工人員的流動率以留住人才,管理者宜在基本的薪資水準、人身安全維護,或再進一步的提升機構凝聚力、尊重員工及創造社工員的巔峰經驗中,多運用智慧思考可能的方式。

 

 

arrow
arrow

    興小弟讀書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