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此查詢「社會工作管理」其他章節重點整理

規劃的類型:依廣度區分
(一)策略性規劃(策略行動計劃)
策略性規劃(strategic planning)係組織全面性的、長期性的計畫,其主要目的在是實現組織願景,達成主要目的與目標。其所擬定的策略行動計畫(strategic action plans)著重的,就是欲將組織各功能(如行銷、財務、人力資源等)及單位 的各種行動加以整合起來,以使這些行動計畫能夠支援整個組織的策略。一般而言,高階管理層級者必須負責策略行動計畫的擬訂,且有效的策略行動計畫必須具備幾項要件,包括:(1)前瞻性(proactivity),係指對於未來採取長期觀點的程度,以及將組織引領到正確方向的程度;(2)相符性(congruency),係指符合組織特性、外部環境的程度;以及(3)綜效(synergy),係指整合組織各次單位,以更能達成組織目標。

(二)戰術性規劃(戰術行動計畫)
戰術性規劃(tactical planning)(亦稱功能性規劃,functional planning)係針對策略行動計畫的某些特定部分,明訂必須執行什麼活動,何時必須完成什麼活動,以及各單位或部門所需要的資源。其所擬定的戰術行動計畫(tactical action plans)主要考量的是如何完成事情,而不是決定做什麼,因而,計畫是否有效的評估標準,係根據其對於達成組織之策略性目標的貢獻程度。戰術性規劃一般是由高階與中階管理層級者參與,所規劃的時程比策略性計畫短(約為1~2年)。戰術行動計畫中主要有兩個重要的項目:(1)分工(division of labor),即透過將工作職責指派給工作者,管理者可以確信工作者能否勝任單位、部門計畫的實踐,進而支援策略行動計劃的實現;(2)預算(budgeting),即透過控制及分配資金,預算可以提供組織策略方向的相關訊息,澄清每個計畫書對策略目標的貢獻,以及創造一個監督機制,以檢視計畫書所說明對策略目標的貢獻是否真的實現。

(三)作業性規劃(作業行動計畫)
作業性規劃(operational planning)係針對某一特定作業,明訂其資源、方 法、時間表、品質管理等議題的計畫。其所擬訂的作業行動計畫(operational action plans)主要著重於如何實踐戰術行動計畫,達成作業目標。作業性規劃通常是由中階和基層管理者所擬定,所規劃的時程比戰術行動計畫還短(<1年),涵蓋的範圍較狹窄,且只處理較少的活動。作業行動計畫有兩種基本類型:(1)單一用途計畫(single-use paln)係用於未來不太可能再發生的情境之一種行動方針,最常見的型式為方案(program)與專案(project);(2)準則計畫(standing plan)係用於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定期發生的活動之一種行動方針,常見的準則計畫類型包括政策(policy)、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及規則與規定(rule and regulation)等三種類型。典型的作業性計畫包括輸入(資源)、轉換(過程)、產出(產品或服務)、控制與回饋,控制可確信輸入因素與產出的品質、 數量能夠在某特定的參數內(符合所設定的成本),以及成本不會超出預算:回饋(feedback)會從產出流向轉換、輸入因素,讓組織可利用回饋機會學習,進而讓產品或服務做到持續的改善。

(四)權變性規劃(權變行動計畫)
權變性規劃(contingency planning)係指若某項欲進行的行動計畫遭到意外干擾,或執行不順利時,其所擬訂的權變行動計畫(contingency action plans)之不同行動方案可逕行取代之。隨著組織所面臨的經營環境趨於複雜且不確定,很少管理者能夠精準的預測未來環境的變化,因此,權變性規劃對大多數的組織而言愈來愈重要。不同於組織其他計畫,權變性規劃有四個行動切入點(action point)。行動切入點1為擬訂組織的基本計畫,包括策略性、戰術性及作業性計畫等。在擬訂這些計畫的過程中,管理者通常會考量到不同的情境事件,且要將各種不同的情境納入考量,並對每一項行動方案提出反思:「但要是……該怎辦?」在行動切入點2時,計畫已被選擇並付諸執行,最重要的情境事件亦被確定,只有那些最有可能發生,或其影響會對組織產生最大衝擊的事件,才被運用於權變規劃的過程中。接著,在行動切入點3,組織確立指標或信號,並藉以顯示某一情境事件是否會發生,若發生則必須執行權變行動計畫。最後,在行動切入點4時,主要是順利執行原來的計畫或權變性計畫。


對於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者而言,為了滿足組織的目標及服務對象的需求,規劃(planning)皆是必要的關鍵因素。請問規劃的意涵為何?類型為何?在進行理性規劃時其步驟為何?(25 分)(高考)

【擬答】

(一)規劃的意涵
規劃是一種規定和計畫,也是管理的一項基本功能,具有前瞻性的程序,藉由此程序,使組織能選擇其將來發展方向與目標,而達到其目標的政策、計畫及步驟。對於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者而言,為了滿足組織的目標及服務對象的需求,規劃(planning)皆是必要的關鍵因素。

(二)規劃的類型
一般而言,規劃可分為下列四種類型:

1.權變性規劃(contingency plainning): 係依狀況的不同,隨時調整規劃的內容,無一定的規劃原則。

2.作業性規劃(operational plainning): 係為實務性的規劃層面,對於具體的進行方式或步驟均一一載明,讓所有人都能瞭解規劃的實際內容。

3.策略性規劃(strategic plainning): 策略性規劃係指對組織整體長遠之未來方向的思考,它係以系統分析的方法,審視組織與其環境的關係,以釐清組織未來的方向,並可增進組織為將面臨的挑戰預作準備與控制環境的能力。換言之,策略性規劃是一個人和團體集體運作,以及指引一個組織從現在到所欲的未來的過程。

4.戰術性規劃(tactical plainning): 又名「功能性規劃」,係針對策略行動計畫的某些特定部分,明訂必須執行什麼活動,何時必須完成什麼活動,以及各單位或部門所需要的資源。其所擬訂的戰術行動計畫,主要考量的是如何完成事情,而不是決定做什麼,因而,計畫是否有效的評估標準,係根據其對於達成組織之策略性目標的貢獻程度。

(三)理性規劃的步驟
理性規劃的步驟,Skidmore 指出七個基本步驟:

1.目標的選擇
包括整體長期目標、特定短期目標。前者關係機構存在的目的或使命,後者係機構目前或立即性的目標。社會工作領域機構的整體和特定目標,往往由機構內所有員工,透過民主參與方式共同設定。儘管過程中主管會提出思考建議,但機構內其他人的參與,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經由目標設定與管理,達到目標。

2.機構資源的考量
包括經濟、物質與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運用也是重要,包括考慮量的多寡、素質問題,以及能力、態度和情緒。假使問題狀況皆正向,表示主管握有可執行的資源。

3.可能方案的列舉與說明
考慮各種可行方案,創意的討論選取。自由團體討論或個人之間的會談,會有可行與意想不到的新理念,增加有效且可供選擇的方案。

4.評量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
針對可能方案依確切指標,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與結果加以評估。特別應將未來可能環境或經濟變遷納入考量要素,以供最後決策之參考。

5.選擇最佳的方案
規劃過程的優先排列是一項重要的挑戰,當資源供給大於需求,抑或時間緊迫情境下,優先次序可使依輕重緩急,循序漸進朝向目標。

6.規劃具體行動
勾勒出按部就班的行動藍圖,包括達成目標的流程圖與優先次序的排列;以及對進度定期研究和報告,皆是非常重要,並預留時間以為處理緊急狀況。擬定行動方案、甘特圖等均可。

7.方案的修正
因應突發現象,過程把握彈性執行;基本上,除非有些事實改變或是發展出較佳的程序,否則原先規劃應被遵守。改變可為機構帶來有利的資源或結果,主管應即當機立斷;反之,不適任者則會固執己見,以致於未能把握對機構有利的契機。總之彈性對方案執行是有必要的。

 

 

arrow
arrow

    興小弟讀書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