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此查詢「社會福利行政」其他章節重點整理

何謂社會福利行政
社會福利行政(social welfare administration)是指將行政(administration)管理的概念運用在社會福利機構上面。而其定義可區分為狹義的定義及廣義的定義兩類,其內容說明如下:

(一)狹義的社會福利行政:
是將行政視為一種實務促進達到目標的有系統、介入的所有相關活動,亦即是指組織、社會福利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有目的的運用知識、技術,依照其職位發揮角色應具有的功能,並且發掘及運用資源,提供社會大眾所需的服務。如:界定政策目標、動員、運用資源、評鑑行動等。

(二)廣義的社會福利行政:
是指國家社會福利政策以謀求社會問題的解決,滿足國民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均衡發展個各種相關措施及活動。因此,社會福利行政是國家將社會政策轉換為社會服務的全體活動,故廣義的社會福利行政包含機構中的所有參與者的行動。

因此,綜上所述,社會福利行政是國家運用行政管理的程序,透過對組織內的人力、物力、空間、外部資源的結合等,以有效達成組織目標及服務社會大眾的目標,並促進社會均衡發展的過程。


請說明社會福利行政之趨勢為何?具體說明之。
1.由對窮人、貧苦等處在經濟、政治或社會不利的地位者的慈善及救濟觀念演變為一種「福利權利」。
過去慈善事業出發點大多在個人的同情心或人道的觀點或者是宗教的信仰。他們大多把慈善事業看成一種施惠,現在則認為人人都有生存與工作的權利,對不幸者的服務是國家和社會站在保障個人尊嚴與生活的立場上應盡的義務,不是個人成社會的施恩。

2.由對窮人、鰥、寡、孤獨、廢疾等不幸的人的救助,擴大到對一般人的福利。
以前的慈善事業工作的對象是社會上不幸的少數,現在是出於責任觀點,工作對象不再拘限於少數,而是社會上任何有問題的人民。

3.由個人及地方性的工作發展到全國及國際性組織
過去由家庭、親友、鄰居、宗教團體、慈善團體以私人名義舉辦,現在是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及全民參加擴大到國際性合作。

4.消極的、無計畫到積極的有計畫性
過去可能是消極的、無計畫的慈善救濟事業,現在是積極的、有計畫性的福利工作。

5.走向專業化,改善服務品質
過去慈善事業的基本概念出於個人的志願施捨與自由服務,認為方法不必過於要求,現在為確保服務的功效,所以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方法與技術。

6.公私立社會福利機構的連繫與合作
公私立社會福利機構隨時交換資訊,以免各自為政,俾提高效率。加強福利資金的統籌,依業務的輕重緩急,避免重複。

7.跨領域、單位間合作提供福利服務
由各種立法和法規所規範的跨單位、領域的合作方式提供各種服務。如(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7條:「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就其權責範圍,針對兒童及少年之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差異,主動規劃所需福利,對涉及相關機關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應全力配合」這些相關領域和單位包含衛生、教育、福利、勞工、建設、工務、消防、警政、法務、交通、新聞、通訊傳播、戶政、財政、金融、經濟、體育及文化等。


試述社會福利行政特性為何?
社會福利行政是社會工作間接服務工作方法之一,崔克爾(Trecher)歸納整理其特性有下列五點:
(一)一種持續的動態過程:
社會福利行政是社會工作間接服務工作的一種,其必須透過一種持續性的動態過程,不斷地進行調和,以解決組織內的問題,協助組織發揮功能,促進全體社會大眾的福利。

(二)具有目標性:
社會福利行政的整個運作過程,是具有目標性的,亦即是以達成社會問題解決、改革社會制度調整社會關係為目標。

(三)協調、合作:
社會福利行政強調資源的運用與取得上,必須有賴於各種協調、合作策略及技術的運用,才能順利取得資源,發掘資源、運用資源,達成社會福利行政目標。

(四)尚包括組織、設計及領導等要件:
社會福利行政的特性除上述的四項外,尚包括:組織成員、設計組織、國家方案、成功領導組織內的成員等,亦均是達成社會福利行政目標的其他重要特性。


試述社會福利行政的層級為何?
社會福利行政的層級,派深思(Parsons)將組織中的行政主要區分為三個層級:

(一)制度層面(institution level):
社會福利行政的制度層面,是屬於行政層級中最高層次的,此層面主要的焦點是組織的制度關係、亦即是針對組織與外在社會制度間聯結的相關行政作業為主要工作內容。

(二)管理層面(managerial level):
社會福利行政管理層面,則是次於制度層面,介於技術層面之間的層級,此層面的焦點則是著重在組織的管理,亦即是針對組織內部的行政管理,來尋求行政功能的發揮。

(三)技術層面(technical level):
技術層面,則是社會福利行政的最低層級,主要是包括:個案諮詢服務、轉介服務、教育或其他相關服務協助等技術性的行政為其工作範圍與內容。


試述社會福利行政的取向為何?
社會福利行政的取向主要有三種,即:科層(bureaucratic)、民主(democratic)、研究(adhocracy)等三種,簡要說明如下:

(一)科層取向(bureaucratic approach):
主要是指一種層級式的行政結構,以專業化作為分化的基礎,強調每一層級的規則,秩序及結構,並強調成員的個人能力表現為其晉升的依據。

(二)民主取向(democratic approach):
主要是強調組織成員的民主參與的特點,包括:共同參與、共同決策的社會福利行政民主取向。

(三)研究取向(adhocracy approach):
是上述兩種取向的混合,同時重視科層結構與民主參與,以組織的科層結構為基礎,藉由民主參與,強調人權的方式,尋求組織行政功能的發揮,亦稱為特別行政取向。

 


試述社會福利行政的行動為何?
(一)轉化行動:
主要是透過社會福利行政,將組織、國家的社會福利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的政策、策略與方案,包括:組織規章、技術、法律、社會服務行動或機構服務的方案等。

(二)設計行動:
主要是指設計組織、國家的組織結構與運作程序流程,而此結構與流程是為達成組織、國家社會福利的目標。

(三)結合行動:
是透過社會福利行政,組織國家的社會福利目標與機構政策、策略、方案相結合。

(四)資源聯結行動:
社會福利行政資源運用包括管理資源、發掘、保護、維持資源、運用組織內外資源、建構資源網絡等,透過社會福利行政的資源聯結行動,協調聯繫組織內外各單位相互合作,建構完整資源網絡,以達到組織、國家社會福利行政的目標。

(五)技術使用行動:
技術使用行動是指透過行政管理的程序,選擇與運用行動技術,達成預定的行政目標。

(六)效率評估行動:
發揮組織效率是運用管理的理念,追求組織、國家在政策、行動方案的效率與績效的評估,發揮組織最大的效率。

(七)持續解決問題行動:
社會福利行政是一種持續動態過程,此過程是為了解決社會、組織、組織成員的問題,以達到提升整體社會福利的最終目標。


試述社會福利行政人員應具備的知識為何?
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在推行組織的社會福利行政上,應具備下列七項知識:

(一)具備社會工作基本知識及價值: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在推行組織社會福利行政上,應先具備社會工作基本價值及知識,包括:
1.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社會工作倫理守則包括保密,尊重案主自決、接納、同理心、追求案主最佳利益等。

2.基本價值:社會工作基本價值包括人的生存權、獨特性、人天生應享有社會關懷,社會對人照顧、實現自我的責任、人本身及與他人的社會責任,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依存、互相依賴等價值。

3.專業知識及技術:包括實務社會工作(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理論知識及技術(支持性技巧、情感性技巧、表達性技巧等)。

(二)瞭解組織宗旨及目標:
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必須瞭解機構的服務宗旨與服務目標,才能將其所具備的社會工作知識結合機構目標,訂定適當的組織政策、行動策略與做出正確的行政決策。

(三)確立組織行動策略:
社會福利行政人員應確立組織的行動策略,包括:組織行動方案,以實現組織服務的目標。

(四)行動決策的步驟:
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對於行動策略亦應瞭解評估各項策略及途徑的步驟,包括:方案可行性、效率、成本,並做出決策執行之。

(五)資源運用知識及技巧:
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在推行社會福利行政上亦應具備各項資源運作的知識及技巧,包括:資源運用、發掘等技巧,以實現方案,達到機構服務目標。

(六)協調聯繫技巧:
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在推行組織社會福利行政目標的達成上,負有協調機構內各單位在行政業務上聯繫的責任,因此協調聯繫各單位亦是社會福利行政功能發揮的重要一環。

(七)方案評估:
評估組織內的方案執行情形所需的評估技巧與知識,是社會福利行政人員在推行組織社會福利行政上所應具備的知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興小弟讀書筆記 的頭像
    興小弟讀書筆記

    興小弟讀書筆記

    興小弟讀書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