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超過兩千年歷史的以弗所(Ephesus)古城,經歷了四次大地震和三次火災,歷經數次的毀壞和重建。以弗所是地中海東岸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城,現遺留下來的有露天劇場、市集、浴場和羅馬大道等,其中,還包括世界古代7大奇蹟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如今只留下一些殘破的羅馬柱。以弗所常常被稱為土耳其的龐貝,但以土耳其的 龐貝來形容以弗所並不妥當,在城市規模、歷史、經濟、宗教影響力等方面,龐貝都難以企及。
以弗所大劇院是由希臘時期的利西馬科斯國王首建, 羅馬人從公元41年到117年間對其進行了重建,可容納2.5萬人,從舞台開始,坐席上每一排都比前一排更加傾斜陡峭的設計,改善了上層觀眾的視聽效果。
大劇院是沿山而建的半圓形建築,入口也透露著拱形門等 羅馬風格的元素,曾經的大劇院上演各種劇目,還是角斗士與猛獸對決的場地。
大劇院旁邊就是維迪烏斯體育館(Vedius Gymnasium)的遺跡,包括曾經的運動場地、浴室、訓練室等,當年是給年輕人學習體育、文學、喜劇以及演講的地方,如今只有幾座小型石條。
塞爾蘇斯圖書館( Library of Celsus )是以弗所最值得看的遺址之一,算是以弗所的標誌建築啦。
塞爾蘇斯圖書館是當時世界上第三大圖書館,僅次於 亞歷山大 港圖書館和帕加瑪圖書館,牆上的壁龕能容納多達1.2萬卷圖書。圖書館內牆和外牆之間隔了一米的空間,這樣可以保護珍貴的書籍免受溫度和濕度的侵蝕。
庫瑞忒斯大道(Curetes Way)是以弗所主要的街道,周圍環繞著雕像、宏偉的建築和各種商舖。
毋庸置疑哈德良神廟(Temple of Hadrian)是這條大街上的精美建築,是繼塞爾蘇斯圖書館後,以弗所的另一個精華景點。神廟的整個建築結構有著錯綜複雜的裝飾和花紋,命運女神緹喀(Tyche)裝飾著第一座拱門,而美杜莎(Medusa)被雕刻在第二座拱門上用以保護此廟。
漫步在庫瑞忒斯大道(Curetes Way),回望漸遠的塞爾蘇斯圖書館,好像穿越到平行時空,彷彿看到了古代以弗所人們的日常生活,沿途有很多值得一探究竟的地方。這條筆直的 羅馬 大道,兩側匯集了當時的各種商舖會所,還有 圖拉 真噴泉(Trajan Fountain)、古代的男廁、哈德良神廟、露台屋、塞爾蘇斯圖書館等。
下圖就是勝利女神像——尼姬Nike,勝利女神Nike是泰坦巨神Pallas和海洋女神Styx的女兒。她一手拿著象徵勝利的桂冠,另一隻手則握著橄欖枝,她正要把桂冠頒給比賽得冠軍的選手。
運動品牌Nike的創作靈感就是出自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Nike,擁有一雙翅膀的勝利女神Nike代表力量、速度與勝利。